以感性的形式承载企业文化理性的内涵

葛秋江钱振文合著《大地揽风》正式出版

    3月7日,800本《大地揽风》运到了公司。三载潜心撰写,多次与出版社沟通,终于修成了正果。看到她淡雅的封面,质朴的文字,流畅的文笔,大家都兴奋不已。与一般文化专著相比,《大地揽风》做了一些新尝试,她采用纯文学手法,增强了文化理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,为企业文化咨询带来一股清新空气,也为管理咨询界树立了一个创新典范。
    企业文化,说实也实,说虚也虚。“实”是“虚”的表现,“虚”是“实”的升华。理论上,只要有组织,就一定有文化,企业一出现,企业文化也就随之产生了。最初虽没有企业文化这个词语,但人们却能隐约感到其存在:企业如人,都有不同个性特质。这种特质只能意会,难以言传。能感知的就是实,难以言传的就是虚。直到上个世纪中期,国外有人着手研究这个虚的东西,并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,就叫“企业文化”。
    其实,名词提出并不难,难的是如何表现与传达。企业文化本质属性是虚的,不像机器设备、厂房土地那样形象直观,那样一目了然。它的“实”,存在于员工身上,存在于产品之中,也存在于领导者身上;或者说,她无处不在,无时不在,每个领域都有她的存在;而她的“虚”,就是一个观念,是从实中提炼出来的,表达起来比较费劲。每个人的角度不同,理解能力有高低,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各不相同,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差别。用这种直观方式传播企业文化,统一员工思想,距离随心所欲、得心应手的境界还有十万八千里。
    当然也不是没办法,借助于传统和现代手法,选择适当传播途径,企业文化还是可以表现和传播的。通过多年探索,逐步形成了以文字为主的表现企业文化的方式,即在访谈调研之后,以文字表现企业文化的理念,形成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,成为咨询行业的共识。虽然其他表现方式也各有其特点,但总体不适应于企业文化。例如,绘画直观形象、感染力也不错,但准确性不足,不能和文字相媲美;音乐美妙动人,但也缺乏准确性,尽管有的企业有自己的企业之歌,歌曲也配有歌词,但歌词只是配角,含义也寡淡无味;现代影视技术带来了新的表现手法,甚至可以将文字、音乐和画面杂糅在一起,但不如文字意味深长、格调高远,没有回味空间和咀嚼价值,无法占据主流阵地,产生不了重大影响——古老的文字,在传播文明方面的地位依然是一统天下,无法撼动!
    当前,企业文化前期成果是《企业文化手册》,后期多以宣讲、开展活动为主,缺乏纯文学作品参与其中,即使《员工故事集》和《人物先进事迹》这类作品,也没有或缺乏文学价值,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。前些年,我们在咨询过程中开始注意这个问题,力图在理念体系中增加文学的成分,提升感染力和渗透力。例如,我们这样表现长白山集团的企业精神:长白胸襟,岳桦风骨,天池境界,火山激情,比起包容开放,鄙视安逸、淡漠利益,充满激情等词语,这种文学手段更加生动形象,充满张力;再比如,我们选取雪莲来表现新疆卷烟厂的廉洁文化:寒铸灵秀,守贫能廉。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这些尝试,为以文学表现文化的尝试积累了不少经验。
    早在2011年,我们就有过一个想法:每到一家企业,都要撰写一篇散文,来阐释该企业的文化理念,将来有一天,集成一个集子。这种方式,咨询行业过去从未有过,主要是因为对文字驾驭能力要求极高,并非人人可为。文字之所以强大,在于她灵动多变、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,古人说,“诗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”诗歌如此,作为文学的轻骑兵散文也是如此,甚至更加通俗普及。不是人人都能读懂诗歌,但几乎人人可以读懂散文——我们的探索就这样开始了。
    三年来,我们为不少企业提供过咨询,为探求企业文化源泉,我们对企业所处的地域文化、历史文化、以及周边人文和自然环境做过详细研究,往往见景生情,触目感怀,借助于笔端,使之变成涓涓文字,汇集成《大地揽风》一书。
    撰写过程中,我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:如何处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,即文章既要表现山水之秀丽、人物之精神和人文之厚重,让读者充分享受审美乐趣,还要以议论抒情等方式,表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,前者是阅读的载体,后者是阅读的目的。从本书结果看,这一目的基本达到了!

以感性的形式承载企业文化理性的内涵

作者:葛秋江 || 来源:天一恒业 || 点击数: || 更新时间:2014/3/17 10:44:45
  • 前一篇文章:
  • 后一篇文章: